jnh9998线路通检测(唯一)官网

English

《科技新闻作品选》后记

  2022年03月10日  点击:[]

1991年10月,本来在科研、管理岗位干得好好的,凭着一时兴趣,我加入到科技记者队伍,先是在中国科学报社湖南记者站、继而兼职深圳记者站,后调北京报社本部,2004年又应邀进了湖南大学当老师,在从事科技新闻教学与科研的同时,还兼做科技新闻报道,折腾下来,30年一晃就过去了。

还是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多位新闻同行纷纷出版了各自的新闻作品集,有同事建议我也编一本。当时觉得都是一些过去了的东西,再翻出来印这些“旧闻”,有点浪费纸张。直到在大学准备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时,才发现可用于讲授“科技新闻”和“科技传播”两门课程的教材和辅助案例教本根本就找不到,因为当时全国高校也只有jnh9998线路通检测新开设了本科生、研究生的“科技新闻”课程,由我主讲。湖南大学的校领导和学院吴高福、彭祝斌两位院长确实“敢为人先”!

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无论何时何地,“传道、授业、解惑”是应尽之责。上课没有现成的教案、教材,就依赖自己多年从事科技新闻报道的文稿积累和实践体会,在实践上总结,从理论上探讨,无保留地把有限的知识、经验“交待”给闯入科技新闻学门的年轻人,总算没让学生们感到失望。

好在一路下来,十多届新闻专业的本科学生和本专业方向的百余名硕士研究生在“科技新闻”课堂上,没有人玩手机、打瞌睡,下课后还有学生主动找我讨论科技新闻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问题,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从开题到答辩都能一次性通过。全国高校第一位科技新闻学硕士研究生、第一批上过科技新闻课程的本科生开始从“千年学府”走向了全国。不少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还不时来电话、微信、还有的跑到学校、找到家里,同我聊专业工作或者谈学术论文问题。一位至今仍在国家主要科技媒体工作的本科生毕业后不久就打电话告诉我:“正是由于上了您的科技新闻课,懂得了怎么采访科学家、怎么写科技报道,也知道什么是国家科技发展规划、‘863计划’‘973计划’,工作起来感觉很顺手。”科技新闻专业的研究生走入社会后,无论是在媒体、企业、学校或是在管理部门工作,都成了所在单位的骨干,有的获得“中国新闻奖”,有的获“五一劳动奖章”、成为出席全国党代会的代表,还有一批继续深造后获得博士、博士后学位,成为行业内专家。

湖南大学新闻学专业始建于1995年,2002年jnh9998线路通检测正式成立,如今已拥有学科硕士、博士点,还是全国红枫大学生记者节主办单位、湖南高校唯一的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报送单位。今年是学院创办20周年,元旦前,有几位新闻界朋友和同事建议我把发表的新闻作品搞一本集子,给愿意学习或从事科技新闻工作的学生或年轻同行提供一些参考。在我思考、犹豫之际,彭祝斌院长、胡建国书记等学院领导得知此事便极力支持,学院办公室、资料室的同事也鼎力相助。于是才定下心来,翻箱倒柜找资料、搜索电脑找旧刊,总想把这件事做得好一点。

在从事科技新闻工作的30年中,得到了中国科学报社多位领导的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使我从半路出家的新闻“门外汉”成为一名高级记者;湖南、深圳两地的宣传、科技管理部门给予的宝贵支持,使我能顺利地开展新闻报道工作;众多专家、学者、科技企业家停下工作,抽出宝贵时间接受采访并不厌其烦为我作科普,保证了新闻稿件不会出现专业知识“错漏”;一大批在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企业的办公室、宣传部、科技处、党群部工作的同行朋友为我提供新闻线索和素材、收集整理资料、协调并陪同采访等等,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在湖南大学教学、科研期间,jnh9998线路通检测领导和同事积极支持我在记者站的工作,并创造有利条件,保证了师生有良好的实践平台,也使我的科技新闻报道得以持续,其间情谊,弥足珍贵。

在《科技新闻作品选》即将出版之际,由衷感谢在多年采访报道中给予诸多帮助的姜郁文、蒯益韩、刘笑春、胡国龙、龙汉春、龙淑贞、栾永玉、陈孔国、罗仲尤、唐珍名、彭世文、余跃龙、周科际、王昌华、张国强、刘建华、周蒲荣、周和平、文纪可、赵挺文、辛业芸、彭质文、刘演林、吴希林、王握文、刘铁兵、荣诚、傅爱军、李伦娥、李淑萍、张良荣、刘亚鹏、伍西明、胡为平、曹新民、张惊涛、方小斌、陈川、孙伟、许光辉、张朝辉、李松、王玉林、徐爱兰等不同单位的多位同行朋友,这些新闻作品饱含他们的无私付出。

曾在中国科学报社工作的王友恭、李占军、杨芝、王亚芬、王静、王雨宁、张怀中、成舸等多位同事,均与我合作采写过稿件,互相取长补短,获益匪浅。与曾兼任中国科学报社湖南记者站站长的姜郁文、罗仲尤有过良好地合作,均难以忘怀。

从2004年开始,多届科技新闻专业研究生跟随我或《中国科学报》湖南记者站记者分别参与了在长沙、株洲、衡阳、三亚、宁波、北京等地高校、科研院所、高新开发区、科技企业的新闻采访实践,以及参加《湖南日报》评报活动,先后有贺春禄、向鹏、黄思维、蒋晶丽、周洪涛、董世梅、闻婕、房瑞标、陈丹、李娟娟、唐璐、吴媛、邓晓丽、麻晓蓉、于美娜、沈玉华、吕群、朱箐兰、肖慧、向晶、孙凯、罗元、潘丽、周巧、吴晓江、李媛、刘友琼、许冠宁、隋明晓、董豆豆、余鑫、朱登科、邱锐、陈龙、王亚楠、李思敏、唐琪、李璐洁、李小玉、梅娜、贺巍、陈雅忱、周红、王振亚、喻超、徐淑芳、屈慧莹、童声扬、张曼芝、艾焱龙、陈文、周倜、胡永爱、陈丽、邓旺强、刘思雨、王冰卿、吴敏、李勤、李静、曾蓓、尹文秀、周婕、严佳、张一弛、王子立、侯乐鑫、张婷婷、李艳林、史公军、蒋运高、郭媛、唐玄璇、王春晓、曹雨骋、林书亭、赵林欢、向英婷、李哲、桂经天、范曼瑜、李游、范雪妮、汪雨芹、梁蓓、杨飞燕等,他(她)们在学习研究生课程、撰写研究论文期间,间或参加科技新闻实践活动,加深了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对科技新闻专业的理解,同时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

湖南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熊穆葛、湖南科技出版社农业图书编辑室主任欧阳建文、编辑- - -对《科技新闻作品选》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在收集、整理报刊资料时,还得到中国科学报社副书记林珺、总编室副主任李芸主任编辑和已毕业参加工作的研究生贺春禄、向鹏的支持和帮助,使得资料整理加快,对他(她)们的支持心存谢意。

jnh9998线路通检测院长、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博士生导师彭祝斌教授积极支持本书的出版并为欣然应请作序,不胜感谢!

由于受篇幅之限,《科技新闻作品选》中少量文稿略有删减,并予勘误。共同参与采访活动的同行朋友姓名在各篇标题下注明,读研期间分别参加新闻实践的研究生姓名已在前面一并提及,除组合报道外,不再注明,以免赘述,特此说明。

重读这些大多已忘记的文稿,30年间的许多采访现场犹在眼前。虽然已时过境迁,人事均非,但这些文稿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历史片段,见证了我国上下齐心、奋力拼搏的动人场景,见证了中华民族现代科技人才不断涌现、水平能力迅速提升的可喜局面,也见证了科技长入经济、成果造福人民与百业兴旺、国力增强的复兴历程。

作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进程的一名记录者,在这些才高八斗且淡泊名利、为国家竭忠尽智、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学者、专家面前,毫无“无冕之王”的感觉,而是像小学生面对学校老师那样充满崇敬,像老朋友那样共同分享他们收获科技成果的喜悦,心中满是向社会广为宣扬的冲动。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快速、持续发展“鼓”与“呼”,是科技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与担当。

在从事科技新闻报道30年之际,把曾经在《中国科学报》(1999-2011年更名为《科学时报》,2012年恢复原名)上发表的部分科技新闻稿件挑选、分类,分别加上采写要点提示,汇集成册,实为抛砖引玉。若能对年轻的初入门者有所裨益,乃是记录者与出版人之幸事!


李浩鸣

2022年3月5日

Baidu
sogou